深视新闻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部署,深圳作为19个援疆省市中唯一的计划单列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市和塔县。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援疆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入到援疆工作中。
十年携手耕耘,以“深圳所能”,服务“喀什所需”,受援地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变。近日,深圳卫视《深视新闻》策划推出《深喀山海情》系列报道,派出记者赴新疆喀什进行实地探访。本期聚焦深圳生态援疆的落地效果,探索“生态减贫+产业振兴 ”的援疆新模式。
11年间
新疆麦盖提县
在一片戈壁沙漠中
生长出40万亩林海
从风沙肆虐、开垦困难
到发展特色沙地农业
居民有了稳定收入
深圳探索出了
怎样的生态援疆新模式?
来看深圳卫视记者
在新疆的实地探访
投入共计近6亿元
创造40万亩林海的“沙漠奇迹”
新疆喀什的麦盖提县,是中国唯一嵌在沙漠里的县城。县城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全县90%是沙漠,10%是绿洲,生态环境恶劣,当地居民常年饱受风沙困扰。塔克拉玛干沙漠曾以每年7米的速度吞噬县城。
2011年,深圳中环油新能源有限公司来到麦盖提县,从种树、种药到种菜、发展产业,逐渐探索出生态援疆的深圳模式。

这家深企来到麦盖提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承包178万亩国有荒地70年的使用权,并于2013年承担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合作“环塔百万亩生物质能源林建设项目”。
几年下来,企业投入资金共计近6亿元,最终换来了麦盖提县城于茫茫沙漠中生长出的一片40万亩林海。

“以前这里是戈壁沙漠,四五月份种庄稼的时候,风沙一来,铺的地膜全刮跑了,庄稼长得也不好,植树造林以后,空气变好了,风沙也没了,家里也越来越干净。”通过麦盖提县居民、护林员阿布都摸明·衣明的讲述得知,他在这里种树已经有近10年之久。
生态造林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
每年春秋种树季,麦盖提县委县政府就会动员组织全县8万余干部群众,进入沙漠种树。据说,现在开车5、6个小时都不能完全绕完林场。

树木越种越多,空气质量也逐步提升。麦盖提县的沙尘天气,从2010年之前的年均150多天,到不足50天;年降雨量由2010年的50mm上升至于2020年的109mm左右。
有麦盖提县的居民表示,种树的意义就是为了给后代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之前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来源,现在不仅孩子能上学,还有幸福美满的家庭。
因地制宜,科技加盟
探索特色沙地农业
伴随着造林绿化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深圳援疆通过发展生态产业,使居民收入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居民买买提是林场的一名护林员,他表示,一个月大概有三四千元的收入。
深圳中环油新能源公司,还将通过种植5万亩肉苁蓉获得的收入,按每户一亩平均分配给建档立卡的全县13000余户贫困人口,助力麦盖提县提前一年全县脱贫。

沙漠的造林成本很高,每年的养护费用高达5千万元。如果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话,则难以持续。
麦盖提县原防风治沙指挥部负责人程守谦便向记者介绍了深圳企业通过引入科技力量,探索发展特色沙地农业的实践成果。
“我手上拿的是干了的肉苁蓉,新疆人叫‘大芸’,它是一种以梭梭为依托的植物,营养价值很高。现在售卖的价格在一公斤18~20元,一亩地的增收大概是400块钱左右。”程守谦说。


在打好生态基础后,中环油公司就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发展沙地特色农业。比如,利用臭氧技术,节水节肥;通过打造一米厚的沙墙,调节大棚温度,仅两位居民就可以管理起一个大棚,年收入可达20万。既不占用农地,又可以带来巨大收益。
麦盖提县治沙中心书记金有鹏表示,大棚建成后,不需要到林区,也不用到绿洲,“最好的地方就在沙子里,又或者在戈壁滩,又省水又省肥。”
金有鹏说,对麦盖提县而言,也许有一天,老百姓吃菜的问题可以解决。

“要将深圳的拓荒者精神、久久为功
和公益精神发扬光大”
深圳生态援疆新模式体现了什么发展理念?
深圳中环油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铁表示,生态建设是第一步,其次才是产业发展。只有把生态治理好了,才有条件发展产业。
李铁介绍,他们通过生态建设,把当地55公里长的一道风口给堵住后,生态环境因而得到改善,当地的农业和牧业生产成本也降低了,效益也得以增加。
李铁的另一个身份是喀什深圳商会执行会长,在李铁看来,深圳与喀什作为两个对口支援、分别面向海洋和内陆的经济特区,合作潜力巨大。
“我们作为深圳企业,也有决心把深圳的拓荒者精神、久久为功精神和深圳的公益精神,在这片沙漠建设中发扬光大。”李铁说。
记者手记
进入麦盖提县后,我总是会问,沙漠在哪里?眼前分明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很难让我把这里与曾经寸草难生的沙漠联系在一起。
车驶入林场后,一只野兔从我们身边蹿过。李铁董事长告诉我,林场里还有野骆驼、各类野鸟出没。白杨树下野草丛生,还有不少药材。当地人说,得环境好,才能长出这些药材。
种树,已经种出一片生态。
围绕种树,深圳企业还在沙漠打深水井、配建泵房、自建高压线路、变电站、通信发射塔,修建了柏油路和沙石路。这些基建设施,也是生态援疆为当地留下的另一笔财富。
对于每年种树季节全县八万人都参与一事,采访中我曾反复向李铁确认。李铁说,这些老乡都是自己带帐篷来,有些人住得远,晚上就睡在沙漠里。沙地昼夜温差大,夜晚的沙子像铁一样冰冷坚硬,老乡们为了种树是真能吃苦。因为他们就是朴素地想,树种多了,沙尘就少了。
生态援疆,但我们并不只谈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经济效益、注入科技力量,或许是深圳模式的特殊之处。
考虑经济效益,不仅仅是让企业有收获、更有动力持续做下来,更为当地群众增加就业与收入,避免返贫。利用深圳的科技优势,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同时换来更大效益。
生态修复、乡村振兴、企业发展、产业兴旺……这样一条多赢之路,也为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增添了一例注脚。

记者:唐萍 张少强
视频剪辑:郑淇元
情趣用品,延时产品,各种都有,添加 微信:yztt15 备注:情趣!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81995.com/13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