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 60 后,在上个世纪的 60 和 70 年代,虽然那时候国家还是处在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商品供应比较紧张,但我们的童年,依旧有很多美好的记忆。
那时候的商场里面,也有一些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的独特风景线。
一、百货商场里的钢丝收银台
现在去商场购物的流程,是顾客在决定购买某种商品以后,都是由柜台的售货员开票,然后顾客拿着开好的票去收银台交款,交完款以后,再拿着收银员核准已经付清款的票据,回到柜台找售货员提货。

在 60 年代 70 年代的商场里,收银台设计得比周围的地面要高出一些,收银台到各个柜台之间,有二米多高左右的一条一条呈放射状的钢丝相连,钢丝上的一端有个铁夹子,铁夹子和钢丝之间应该有个滑轮。
顾客买东西,先把钱交给售货员,售货员把钱和开好的票据一起,用铁夹子夹好,然后售货员把铁夹子往收银台那边方向用力一甩,夹着钱和票据的铁夹子就飞到收银台一端,收银员接到票据和钱,处理完毕以后,把应找赎的零钱和盖章以后的票据一起,还是用刚才的铁夹子夹好,然后向前轻轻一推,铁夹子带着应找赎的零钱和盖章后的票据就像自由落体般的受重力影响,又飞回到柜台的售货员这边,售货员把找赎的零钱和小票,以及购买的商品一起交给顾客。整个购物过程当中,顾客不用因为交钱而来回奔波。
据说现在南方一些城市,杭州,上海,有些老字号的商场恢复了这种独特的钢丝收银方式,不过有革新,铁夹子的滑轮上安装了小马达。
二、副食店的鸡蛋检测箱
70 年代,因为物质供应比较匮乏,城市居民的肉,鸡蛋,都是凭票证定量供应的。每户每个月定量供应 2 斤鸡蛋。
副食店里卖鸡蛋的柜台上,有个四四方方的木制箱子,箱子上面有二三十多个窟窿眼,窟窿大小像现在电冰箱里面的鸡蛋格,正好每个窟窿眼放一个鸡蛋,顾客先说好买多少鸡蛋,然后售货员就先把顾客要买的鸡蛋,一个一个都放在箱子上面的窟窿眼里,箱子里面有个大灯泡,然后售货员打开灯泡开关,强烈的光线照亮每一个鸡蛋,然后售货员和顾客一起看,把坏的鸡蛋挑出去,再补上好的鸡蛋,双方都确认无误以后,售货员再把剩下好的鸡蛋,一个一个放在称盘子上称重。然后顾客再付钱拿走鸡蛋。
小时候记得我奶奶,每次都把鸡蛋上面用铅笔小心翼翼地写上数字,现在想起来可能是日期一类的。
附注一 60 年代 70 年代北京的部分物价参考
买米买面都需要粮票;当时的主副食,都需要凭票证供应。
普通面粉,0.15元一斤;
机米(普通米),0.14元 – 0.17元一斤。
富强粉,0.185元一斤;好大米是 0.22元一斤;
而富强粉,和好大米都是春节,国庆,五一等节假日期间才供应。
猪肉是 0.85元一斤,凭票供应,每户每月二斤。
白砂糖是 0.78元一斤(凭糖票供应)
花生油也是 0.85元一斤(凭油票供应)
香油每人每月一两,但是要占用每个人每月定量的油的配额,也是 0.1元一两。
芝麻酱每户每月二两,0.1元一两。
海鱼每户每月二斤,一般是带鱼,特别宽厚的 0.53元一斤,一般买不到;中等宽厚的带鱼,0.38元一斤;还有 0.24元一斤的,0.19元一斤的,那个带鱼只有裤腰带宽了。
冬天家家储存的大白菜,最好的 0.019元一斤,最差的 0.005元一斤。
白面馒头 0.04元一个二两的。
大前门香烟 0.35元一包;



大生产香烟 0.08元一包。

还有其它北京比较流行的比较好的香烟。
那时候所有的小孩都玩烟盒,把纸烟盒叠成三角形,放在地上轮流互相扇,翻过来就算赢了。




公园门票 0.05元。
电影票 0.15元,0.2元,最贵的 0.3元,是外国电影。
电车票、公共汽车票最低,0.04元,0.05元
儿童食品
红果冰棍,0.03元一支;

小豆冰棍
小豆冰棍、巧克力冰棍、奶油冰棍 0.05元一支;
奶油雪糕 0.1元。
水果糖 0.01元一块;
巧克力 0.06元一块。
包装纸上印有乒乓球运动员,还有各种动物图案的巧克力。

北京市第一食品厂巧克力

北京市第一食品厂巧克力

北京市义利食品厂巧克力
附注二 60 年代,70 年代的工资水平参考
这个工资水平大约冻结了近三十年。
大学本科毕业,月工资是 55元;
中专毕业生,月工资是 29元;
技术工人
二级工,月工资是 40.1元;
三级工,月工资是 47.3元;
四级工,月工资是 55.8元;
刚刚进厂的学徒工
第一年:月工资是 17.84元;
第二年:月工资是 19.84元;
第三年:月工资是 21.84元;
满师后:月工资是 36元;民间有“36元万岁”一说。
情趣用品,延时产品,各种都有,添加 微信:yztt15 备注:情趣!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81995.com/14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