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公所和村委会是一样的吗(村公所属于什么单位)

村 公 所

村公所一般在村子里的中间段位,或者交通必经处,有的坐落在村头,有的靠近小学。

那年代的村公所是村里的行政中心,神圣不可侵犯。

村里的坏人被捉了,就是关在这里的。村里的批斗会,都是在这里召开的。女知青被教育了,就是队长社员们在这里干的。后来村小的刘老师拧了两个学生的耳朵,被村民闹事,也是在这里。

有一天下半夜,梅猪老母亲因为吃木薯中毒,急需到隔壁村喊叫村医,拿着电筒从村公所经过,一靠近村公所,就发现幽深的公所那里居然有微弱的灯光,他就不以为意,接着行走,发现那微光也跟着走,梅猪有点纳闷,心慌竞走,那光也竞走。

即刻头皮发麻。

想起老人们说的这里原先是一大乱坟岗,后来才慢慢改建为村公所,难道有鬼,梅猪越想越觉得有鬼,越觉得有鬼就越肯定有鬼,他快速喘气,加紧步伐,那光也跟着喘气也加快步伐,呜呼,梅猪也顾不上那光是否跟在后面了,飞快地跑回家躲进被窝。

毛骨悚然,从头顶悚到脚跟,又从脚跟悚到头顶。

第二天,全村人都知道梅猪遇上鬼,村人也就知道村公所转弯处的那只烂拖鞋,就是梅猪慌乱逃丢的。村人听完细节,有的倍感鸡皮疙瘩,有的说梅猪肯定是想偷公所的财物,也有的说梅猪从来就是个说谎的人。

幸好梅猪老母亲身体还行,一觉到第二天早上就醒来了,即刻去确认了那只鞋就是梅猪的。

此后,村人不像以前那样有事没事地去村公所了。

再不久,在村头的树根下,有人支起了一条树干做成的条凳,供人们纳凉避暑,下雨就不好躲了,于是便有人在树根下用稻草茅草盖成了茅寮草舍。

草舍起初,只是为了遮风挡雨纳凉而已,不久有人在这里摆卖了,卖的是老树茶叶水,即使是一桶水,只有几张老茶叶漂浮,也足以让热得喉咙冒火的路人更加饥渴难耐,因为一大瓦碗才一分钱,自己也没有钱买。

不久就有人又在这里卖萝卜酸,刀豆酸,卷心菜酸,木瓜酸,白粥,冰条,自家种的又苦又涩的柿子,沙梨,长得不正常的青柑子等等,过往的行人,累了,就在这里坐坐,不累,也要在这里坐坐。

村小学里读书的小孩最喜欢来这里,尤其是中午,村小唯一的体育设施就是一条竖立在一颗树干下的直直的铁管,有力气的小学生就是两只手攀爬直抓铁管爬到顶,一顺溜就下到地,爬到一半的也足以兴奋好久,小孩们玩够了钢管舞,就到这里来看热闹。

看着有钱的同学买零食吃,可自己没有钱买,小孩们看着他们吃,也是等于自己吃了那样的舒服。特别是夏天,看着同学买冰条吃,自己的心里是多么的冰凉舒服,那也就是等于自己吃了一样。

有事没事的村人在这里坐坐,自然就会热闹起来,村里生病的老人也喜欢来这里坐,看看,望望,这一坐,病就会好了的。

蛋碟考上大学的消息就是被从这里发布的。

蛋碟是在家里排行第二,兄弟妹妹七人,他是家族第一个也是村里第二个考上大学的,不怀好意的村主任,一改了之前的村老大霸气,两张外翻的嘴皮无比兴奋地翻译着信封外面的大学名号,邮政编码,村名姓名,腻油溢脸,横肉杂生地站在村公所旁的茅寮草舍下,不紧不慢的,有节无奏的,从满嘴黑牙的缝隙里,鸭公般沙哑地宣布了蛋碟考上大学的消息,村人们邪恶地感觉蛋碟考上大学全都是村主任的功劳似的。

蛋碟匆匆地从田里赶到村公所,满是泥巴的双手恭敬地接过了通知书,无比感激地谢谢了村主任,无比珍惜地把通知书收好,继续去田地里干活。

还记得那一年,河里发大水。

发大水,村人的盛宴。

河里发大水的消息不会在公所发布,也不会有人发布。

捞鱼的,风一生,水一起,抓起捞缴,冲向水岸边,滔滔的黄水下面,躲藏有多少被冲晕了头脑的小白鱼黄骨鱼蓝追鱼,这些鱼对于有捞缴的人家来说,简直就是黄金。

没有捞缴的,就会站在水流湍急点,藏在拐弯必经处,瞄准上游漂来的木头木条板皮甚至棺材床板猪槽,狠狠地飞出装有钩头的竹竿,一扣,一顿,就能拉回所需的东西。

梅猪,在沙洲头捞大水木板,因为是洲头,大水涨起时,会淹入沙洲顺带漂来木材料,是个好地方。梅猪只顾捞柴火,那是水送来的啊,免费的啊。可就是忘记水位的上涨,梅猪老母在沙洲岸边查看红薯地是否被淹,就看见有两条蛇爬上竹子,顿感大水还会涨起,竭尽全力拼了老命喊梅猪快回来快回来,可大水滔滔,黄水澹澹,只闻哗哗水声响,还见青山雾缭绕,梅猪哪里听得到。

梅猪变得越来越小了。

眼看大水涨过沙洲,淹没沙洲了,邻村的荫福硬是跑到洲头,奋力漂游斜下,就在大水涨到梅猪胸部的时候,果断游拖走早已面色铁青魂飞魄散的梅猪,在洲尾江水回流处,荫福硬是死死地把梅猪拉回到了岸上。

这可轰动了整个大村,人们只知道荫福是碾米的师傅还会织鱼狗,却不知道他有这么厉害的本领。

梅猪重新做了三朝满月酒,自然对荫福感激不尽,一家人感激他给梅猪带来了第二次生命。后来梅猪叫人代写一大张感恩信,就贴在公所对面小学的围墙上,小学师生和村人都认真阅读,一次又一次地无比感动,无比地感恩,这信被老师用来作为教育学生的热点素材,一时轰动村邻。

不久,梅猪重新修整公所,献出家里的部分凳子桌子,上面盖的已经不是茅草,因为梅猪捐出了在瓦厂半年的工分,盖上了瓦,梅猪他们很乐意看到这样的公所。

村里供人们公开谈天说地的这个住所,凳子光滑又珵亮,桌面洁净如新初,地板平整无垃圾,夏天乘凉好地方。

有一天,公所来了一个人,在这里聊天,听村民谈天聊地。

一开始,村民都说基本没有见过这个老人,老人不年轻,老但慈祥,中气足,乡音变,总是在早上啦中午啦放学啦,提前到这村公所来,看看这些小学生,甚至还会买点零食送给特别穷困的小学生,虽然零食不多,村人看在心里,知道老人家的一番好心意。

直到有一天,卖瓜酸的廿三婶才说出这个人的情况。

老人是刚刚刑满释放出来的。

因为偷窃村集体的蔗糖,老人那时被抓进监狱。

当时村里有个糖厂,很多人都偷吃过蔗糖,唯独这个老人被抓紧监狱,蹲了很多年。现在出来了,人也老了,没有老婆,自然也没有孩子,一个人在政府为他搭建的小茅草屋居住,他只能做点不重的农活,种点旱地,有点点收入。老人晚景如此,每每看到这些天真好学的小学生,脸上会露出微笑。

很多年以后,村公所旁边也卖猪肉了,只卖猪肉,没有城里菜市场那样的品种多,这猪肉很快会被卖光,老板用稻草为村人捆了猪肉,村人拧着猪肉哼着小曲,徜徉在乡间小道,乘着朝阳,炊烟天天升起,村人的生活滋润着。

最难忘的,也就最特别的,在村公所这里,肉摊老板在冬天腊的猪蹄,挂在村公所的横檐下,肥瘦分明,香气四溢,香油微冒,不知道勾起了多少村里老少的美好回忆。

这些年,到村里扶贫的干部,也喜欢在村公所的那里坐坐,愉快地和村民聊天,商谈砂糖橘种植,商谈在水电站那里养鱼,商谈在山上种植柠檬百香果。

也是在这个时候,村公所旁什么都有了,小百货商店,农资店,菜市,摩托搭客点,粉粥店,邮乐购,俨然乡村购物小中心。

小学变得漂亮了,白白的围墙,直直的旗杆,鲜艳的国旗,朗朗的读书声。

村公所,一种回忆,一种期待。

情趣用品,延时产品,各种都有,添加 微信:yztt15 备注:情趣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45450443@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81995.com/15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