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就是上古用来祭祀五方神的建筑,由五间房屋组合而成,是颁布农时,安排农业生产的地方。也就是祭祀(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中)五个方位神,这五个神管方位,也管季节,管阴阳交替。
先秦之前历代皆有明堂制度,但名称不同,黄帝时为合宫,唐虞时为五府,禹夏为世室,殷商为重屋,周为明堂。
在周朝时,明堂是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大典,均在此举行,因此,它是上古政权的象征。 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宜传一帝独尊,改祀五帝为祀太乙,明堂之制才逐渐消亡。
中国古代的历法为阴阳五行历,一岁分为金木水火土五季,五帝各管一季,一帝一室象征一个时节之方位,故明堂需建五室。桓谭《新论》说:“尧谓五府。府,聚也。言五帝之神聚于此。”意为五府是祭祀五帝之神的地方。
五帝即苍天灵威仰,赤帝赤熛怒,黄帝含枢纽,白帝白招拒,黑帝叶光纪,这实际是指一岁五个时节之神,出自阴阳五行历的历法制度。
《周礼。考工记》说:“夏后世室。堂脩二七,广四脩一。五室,三、四步,四尺、三尸,九阶。四旁四夹窗。白盛。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
郑玄注曰:“堂上为五室,象五行也……木室于东北,火室于东南,金室于西南,水室于西北………土室于中央。”东北象征春木,东南象征夏火,中央象征季夏土,西南象征秋金,西北象征冬水。一年分五季,五帝分别掌管五个季节,每季都需祭祀相应之神,此为分五室的道理。
《大戴礼记。盛德》注引《淮南子》云:“明堂之庙行明掌之令,以调阴阳之气,而知四时节气,以辟疾之灾也。”清毛奇龄《明堂问》将“四时迎时气,十二月朔各就其堂听朔”,颁布农事之时节是明堂重要的活动,可见明堂起源于历法中的节气和月朔。
所谓的天意,是指四时风雨都有节制,有利于农业生产,祭五帝就是祭祀节气。
农时是农耕的重要基础,没有精准的农业授时,就不可能有农业的发展。
观察天文,定时节、授民时以指导农业生产,是帝王最重要的政事。《尚书纬.帝命验》说:“帝者承天立府,以遵天重象也。五府者,唐虞谓之天府,祀五帝之所也。”这就比较清楚地说明了明堂、五帝、天象与农时的关系。
每季祭祀一帝,然后向百姓颁布一季之农事,安排农业生产,到春秋时代,进一步发展为根据节气,每月安排一次农事。
情趣用品,延时产品,各种都有,添加 微信:yztt15 备注:情趣!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81995.com/16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