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于襄阳书(韩愈)
我女儿难得回来一次,每次回家都整天躲在她的房间刷手机,吃饭的时候能见上一面,搞得我觉得自己是伏盖公寓里的房东老太太。
原本我以为,闺女天生不爱见人,少言寡语。后来我听说她早年在学校号称“皇上”,专门给同学摆事,尤其对感情纠葛一事见解独到,经常有小男孩一把鼻涕一把泪找她哭诉云云……

唐朝元和年间,秀才崔郊和姑母的婢女互相爱恋。后来这个婢女被卖给当时的显贵于頔(笛音),崔郊撕心裂肺,念念不忘。寒食节来临,婢女和崔郊再一次偶遇,崔秀才百感交集,当下赋诗一首《赠婢》,诗云: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于頔读此诗,才知道自己夺人所爱,便让崔郊把心上人领走了。
这是古代爱情故事里少有的大团圆结局。

唐朝的行政单位里有“道”一级,相当于现在的省,开元之后有“十五道”,其中之一是山南东道,于頔是山南东道节度使,也是襄州刺史,所以又被称于襄阳,是绝对有重量的地方大员。
于頔能力突出,政声显赫,手腕严厉决绝,相当有声望,后来一度入朝官至宰相。
但是,史书有载,他又是一个骄横跋扈,恣意虐杀,陵上威下,公然聚敛的“横暴已甚”的人。
每个人都具有两面性,于頔偏偏极为善待读书人,这一点崔郊可以作证。

贞元十七年(801年),秋冬之际,韩愈终于成为国子监四门博士、将仕郎。当时的国子监是唐朝的最高学府,下分七馆,分别是国子、大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四门博士就是四门馆教授,将仕郎的官位在下九品,地位不高,属于一介闲官。
韩愈是一个有大抱负的人,他当时33岁,正是希望自己一展才华,满身力量没处使,憋得脸上直起骚疙瘩的年龄,六年前,他就三次上书宰相,如今可下子有所眉目,却是个冷板凳,他希望于頔能够给予引荐,使自己尽快走上宫阙,施展拳脚。

韩愈是大儒,是他开创了宋明理学的仙河,一直以来,他嫉恶如仇,直言快语,快意恩仇,眼睛里不揉沙子。但是对权倾一时的于頔仍然迎合逢迎,说他不世之才,特立独行,道方事实,进退有度,极尽肉麻地恭维吹捧,后世读者就会赫然有所迷茫。
本来,针对韩愈这个人的仕途,就有“急进”之微词总是闪烁而出。
我倒是觉得,人人都有两面性。目标永远是浮在水面的那一部分,在打游戏消灭大怪的途中,在积累力量和资本的路上,从草丛里寻找几个不起眼的小宝盒充实一下羞涩的腰包,没啥丢人的!
一时的权宜之计,正显示出韩愈真性情,在事业道路上挣扎的真实一面。
韩愈是文坛领袖,在宋儒眼里,孔孟之下,便是韩愈。“北山泰斗,百世尔承”,几乎和圣人比肩,但是,圣人也是人嘛!

情趣用品,延时产品,各种都有,添加 微信:yztt15 备注:情趣!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81995.com/16639.html